幾年疫情的束縛隨著正式通關後步入尾聲,世界的停轉令人們有靜下來的思考時間,疫情影響下亦令不少人改變了生活模式、習慣,本來從事銀行業推廣的Ricky便是其中一人。 他跳換了跑道,把自己的各種喜好集結,創立了以推廣爵士音樂為重心的咖啡酒館Kind of Brew。
疫情帶出「新機」
三年多的疫情令人、事、物都可以產生巨大改變, 咖啡酒館Kind of Brew創辦人Ricky便是其中一人。他在疫情後期辭去做了廿多年的穩定工作⋯⋯
「喺private bank做咗廿幾年,有少少覺得再繼續做落去都係咁上下,job nature或者所做嘅嘢都會好雷同,就算我轉過份工、可能張卡片唔同咗,但做嘅嘢都差唔多。」
「疫情期間, 一位認識咗二十多年嘅好朋友驗到有癌症末期,由發現到離世不足一個月。 朋友圈子嘅所有人都好shock,令我開始諗,有時啲嘢唔可以再拖,想做就要做。 就係咁樣開始plan點樣可以將Jazz、黑膠唱片、咖啡同酒呢幾樣嘢combine發展一個事業。 」
通過友人介紹,機緣巧合之下便頂手了位於西營盤的咖啡店,在前路茫茫的疫情期間創立了「Kind of Brew 」。
轉換航道
踏入飲食業前的Ricky在Private Banking打滾了二十多年,主要負責PR & Marketing,按客戶需要籌備大型VIP活動。看似與營運咖啡店完全沒有關係的行業和經驗,卻原來是令客人留意和回頭的重要因素。
門口的結他門柄、舒適寬敞的餐枱木櫈、深柚色的地板、磚牆背景的三把結他、利用黑膠唱片設計的菜單、隨咖啡附上的結他造型小茶匙、咖啡豆上的包裝設計,連同黑膠唱片機運轉時的爵士樂曲⋯⋯各方面的包裝和處理都隱藏著主題連貫性和對使用者的細致,全都足以證明以前的工作經驗完美應用在Ricky的新航道上。
「This is so Ricky!」
「大家都知香港cafe嘅競爭其實好大,有啲乜嘢特色去令到人哋記得你呢? 我成日覺得做cafe,杯咖啡當然需要好飲,但係杯咖啡係咪好飲到個客會因為你杯咖啡不斷返嚟幫襯你呢? 我覺得唔單單係咁,(佢哋)係為咗成個空間。譬如我搞一間Jazz嘅cafe,吸引到鍾意jazz嘅人或者鍾意音樂嘅人,呢啲元素係反而更緊要。」
Ricky由籌備期至今仍事事親力親為,對品味的追求和大小事情的重視,令到店舖形象更加突出和立體化,前同事來看到店內的間隔和裝飾品時都說「This is so Ricky!」或許正正因為這種那種的結合成為了「特色」,讓客人會因為各種小細節而記得他們,在芸芸咖啡店中突圍而出。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營運一間店舖,相信有理想才能夠堅持實踐,但現實和理想之間是否一定對立? 又或者可以如何尋找當中的平衡?
「間舖多人又冇咁有feel,人少又圍唔到本⋯⋯」
「都會同啲客講如果有時間就唔好外賣啦,好好咁坐低,唔係浪費俾咗嘅咖啡錢。」
Ricky回想開業初期,有一位客人進店沒多久就說看到店內的設計就知Ricky以前不是做餐飲。 Ricky很疑惑便問為甚麼對方會知道,對方表示看枱和櫈的擺放和尺寸就知道,『邊有人用咁大張枱㗎?同埋咁擺咪嘥咗啲位,做少好多客。』
Ricky回應道:「最討厭坐得不舒服,譬如有啲麵店好迫,一低頭食嘢就差唔多撞到對面客人個頭。 有時啲枱櫈仲窄過我膊頭⋯⋯我自己好唔鍾意呢啲,覺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所以你可以話我唔識做生意,唔係一個生意人,咁樣唔係一盤生意。」
「我嘅出發點係希望客人舒舒服服, 當然我都希望佢坐得舒舒服服,可以幫我做多啲生意,邊個唔想賺多啲?但我覺得客人舒服滿足好重要,非常重要!」
理想與現實
創業初期一定有困難或樽頸位,Ricky在營運時候感到一個人一對手,可以做的事很有限,要對所有大小事件都要排先後次序。 以往可以一個團體大家分工合作,現在所有事件要獨力,對時間的分配要更加小心。
Ricky有時亦明言很難平衡現實同理想,例如餐牌上的食品只有數款,飲品只有一頁, 對香港這個講求多選擇而速度快的社會能否滿足客人所需或吸引更多客人來消費? 一旦增加食品的種類,開放式廚房在製作過程中產生的味道和聲浪或會影響客人; 如何準確地拿捏食材量,不造成浪費又是另一個考慮⋯⋯ 如果有朝一日變成大家口中的「打卡網紅店」,是否又抵觸了為想欣賞和了解爵士樂的客人提供一個相對舒適環境的原意呢?
對事件執著和追求完美的他都在努力地平衡,「點樣用有限資源去盡力做到最好,點樣為止最好? 其實無嘢係完美,但你要有一路追求做得更好嘅心態,如果只係做到所謂嘅標準就停,咁樣一路都做唔好。」
相信「得到平衡」在任何行業都是一個大課題,沒有公式,只能透過不斷嘗試、了解、磨合和改進去以有限的資源創造出無限可能。 下一篇文章會更深入講述Ricky在營運期間遇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小故事,敬請留意Urban Nutters 的更新!